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
查看:24   

  “老师,我要毕业了,我把所有的课本都处理了,唯独留下了您的这本教材……”,这位工科男生在毕业之时,给当年我这位初涉“高校思政课教师”圈子的新人的电话至今仍长萦耳畔。
  每每想起,便深感汗颜———那时,没有多媒体,没有智能手机,甚至都没有互联网。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将我的所学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充分运用我在读大学时所学的一切教学策略和技巧。
  今天,当各种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我们的大学,影响我们的学生,影响我们的课堂时,对于大学里的思政课,却是槽声一片。老师们在吐槽: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满堂尽是“低头族”。于是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与学生“斗智斗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抬头。学生们在吐槽:思政课一点意思都没有,只会唱高调,给人“洗脑”。他们纷纷与老师“打游击”、“捉迷藏”,只想应付过关。学校管理者也在吐槽:思政课门数多,课时还不少,效果却不好,真恨不得把它们从教学计划中抹去才好!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对于思政课,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已经远远不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它、恋它、喜欢它,或者至少不恨它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顺势而为!
  首先,授课态度认真严谨,授课内容与时俱进。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们有一句口头禅:“课比天大”,意为任何时候,教师把课上好都是最首要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本身就是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思政课尤其如此。由于它与现实联系密切,我每天都要浏览热点新闻。一旦思政教师的直觉和职业素养告诉我这是学生们会喜欢的主题和实例,我便会做补充和替换,不断更新自己的课件。学生往往看到自己非常熟悉的内容时,会犹如在电视节目或新闻中看见自己的同学朋友一样兴奋,对课程内容的关注指数便瞬间飙升。
  其次,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课堂多元并存。
  在新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大学生们很容易追随网络言论,跟风批判,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感,也缺乏对文化的敬畏感,更缺乏儒家的谦卑之心。因此,我常常抓住现实中的热点和理论中的核心进行深度解读,以专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锋。因为高校思政课的目的不是培养“愤青”,而是要培养具有认识能力与思辩能力的青年。同时,我积极利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充分利用网络课堂、QQ空间、“马上开讲”微信平台等手段,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一元化课堂,转向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化课堂。
  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教学方法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个体,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差异,高校思政课教学尤其如此。教师不能过于僵化地执行规则,而应有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互动,在思想的交锋中启发学生,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因为,对很多不成熟的“成人”大学生来说,最反感思政课的地方便是主观上认定这是“洗脑”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被教育的教育是失败的”,唯有引导学生在理性思辩的过程中实现对人生、社会、世界的正确认识才是思政课的成功所在。因此,我常常在授课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设置一些专题进行深入阐释,或者以同学辩论、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的方式 ,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科背景,甚至不同性别都会采用不同方法。
  第四,有爱心,有耐心,同时兼具亲和力。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学生愿意听课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当老师先向学生展露自己的爱心时,也能够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粉丝。我比较喜欢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 “亲密接触”,并且时常面带微笑,仔细听学生的发问与回答。即使学生偶尔出现不守规则的情况,也是先问清楚再说,而不是直接批评,毕竟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所以经常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喜欢我的课,甚至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表现出不舍。
  当然,正如学无止境一样,教也无止境。惟愿自己能够在有限的教学生涯里不断前行,在三尺讲台上演绎华彩的人生乐章,也愿年轻学子能够在他们最好的年纪遇到最棒的老师!(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曦)
f
华东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7035次访问,全刊已有38769844次访问